隨著法律界及社會公眾對注冊會計師工作的了解,注冊會計師在發生法律訴訟案件時,判別注冊會計師是否負有責任及應付多大的責任,主要依據是獨立審計準則。如果注冊會計師嚴格依照獨立審計準則的規定執行業務,并且保持良好的職業道德,承擔法律責任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反之,則會給會計師事務所及注冊會計師本人造成嚴重的后果。例如:發生在美國80年代中期著名的ESM政府證券有限公司審計案,就是由于一名叫喬斯。高母茲的注冊會計師違反職業道德收受客戶的財務,最終導致他本人被判入獄,而其所在的亞歷山大.格蘭特會計師事務所(當時美國第十大會計師事務所)被迫關閉了約20%的辦事處,名稱也改為格蘭特.索頓會計師事務所。獨立審計準則既規范注冊會計師又保護注冊會計師,是一把雙忍劍,遵守了獨立審計準則不僅不容易產生審計失敗,還為注冊會計師擺脫不良客戶導致的訴訟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據。
2.建立健全會計師事務所質量控制制度
事務所是否建立嚴格的質量控制制度,是關系到事務所生存的大問題,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在法律訴訟案件中敗訴,主要原因是由于自身的執業質量不高造成的。雖經過200多年的發展,注冊會計師的主要審計目標已經由查找舞弊轉向對財務報表的三性發表審計意見,然而從美國最近的社會調查來看,仍有70%的人認為注冊會計師應該而且可以查找客戶的舞弊。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業務的復雜化和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審計業務更為復雜,注冊會計師的責任范圍不斷擴大,會計師事務所只有且必須建立健全一套嚴格、科學的內部控制制度,并把這套制度推行到每一個人,每一個部門和每一項業務,迫使注冊會計師按照專業標準的要求執業,保證整個事務所的業務質量。另外,隨著網絡技術在企業內部的使用,企業的整個業務循環計算機化,對審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風險也隨之擴大,事務所有必要針對計算機系統的審計制定相應的質量控制體系,以進一步降低風險。
3.與委托人簽定業務約定書
業務約定書有法律效力,它是確定注冊會計師和委托人的責任的一個重要文件。如果忽視業務約定書的作用,在涉及法律涉訟時,將很難分清注冊會計師與委托人之間的責任,這對注冊會計師不利。美國審計史上的1136租戶公司案,就是由于麥克森.羅森堡會計師事務所在承接1136租戶公司的業務時,僅做口頭的約定,未簽定業務約定書,導致發生糾紛后被法庭判決支付23萬美元,而其在承接該項業務時收取的服務費僅有600美元。所以,會計師事務所無論承辦何種業務,都要按照要求與委托人簽定約定書,這樣才能在發生法律訴訟時將一切口舌爭辯減少的最低限度。
4.深入了解客戶情況,審慎選擇客戶
了解客戶情況,是指對客戶所處的經濟環境及所在行業的一般了解和對客戶內部情況的具體了解。會計師事務所選擇客戶時,必須了解被審單位的情況,這樣才能審慎選擇被審計單位,以降低風險。如果忽視了解被審單位的情況,只要有客戶,不論風險的高低,統統照單全收,納為自己的審計客戶,無疑給自己埋下了一顆顆定時炸彈。美國第七大會計師事務所——拉文索會計師事務所,因忽視對客戶情況的了解,大量接納其他會計師事務所不原接受的高風險客戶,使其在1984~1986年的兩年間,業務收入增加將近300%,可謂風光之極,燃而好景不長,在1990年秋,該所因PTL俱樂部集團訴訟案而淪為共同被告人不久后就宣布破產,此教訓不可謂不深。因此,在了解客戶情況的基礎上慎重選擇客戶,是防止不必要訴訟事件發生的第一道防線。根據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會計師事務所所做的調查,在該州的餓小事務所中,有32%的事務所已經停止了他們認為具有高風險客戶的業務,有的甚至停止了對整個高風險行業的所有審計業務,這也給我們很重要的啟示:在今后的執業過程中,要注重了解客戶的情況,特別是對高風險行業的客戶予以關注,將注冊會計師可能發生法律訴訟的“隱患”降到最低。
5.提取風險基金及購買責任保險
會計師事務所要趕規定提取風險基金,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購買責任保險,這樣在發生法律訴訟的情況下,防止或減少訴訟失敗是會計師事務所發生的財物損失。特別是脫鉤改制后的會計師事務所,注冊資本金大多在幾十萬至幾百萬元間,如稍有不慎遇到法律訴訟時,很可能導致“傾家蕩產”。因此,提取風險基金和購買責任保險對于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健康發展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6.聘請熟悉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律師
會計師事務所有條件的話盡可能聘請熟悉相關法規及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律師。在執業過程中,如遇到重大法律問題,注冊會計師應與本所的律師或外聘律師詳細討論所有潛在的危險情況并仔細考慮律師的建議。一旦發生法律訴訟,也應請有經驗的律師參加訴訟。